2023年12月30日

品質管理中的雙翼:智慧與勇氣

 品質管理中的雙翼:智慧與勇氣



當我們談論品質管理時,我們往往專注於技術和流程,但很少關注那些不那麼具體但同樣重要的要素:智慧與勇氣。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這兩大要素在品質管理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在現實工作中培養和應用這些特質,以實現更優的管理成果。

智慧:品質管理的思考深度

智慧,這個在品質管理中至關重要的元素,其重要性遠超我們的想象。它賦予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我們面對品質問題時,通常看到的只是問題的表面,而真正的挑戰在於找到問題的根源。這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經驗。舉個例子,當生產線出現缺陷產品時,我們需要深入分析生產流程、原材料質量或操作人員的技能等多個可能的影響因素,而不僅僅是表面的缺陷。

智慧還體現在決策制定過程中。有效的品質改進決策應基於充分的數據分析和科學的方法。這意味著管理者不能僅依靠直覺或傳統方法,而應基於數據和實證進行決策。比如,分析過去的質量缺陷數據,找出常見的問題類型和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進策略。

勇氣:實現品質改進的動力

勇氣,是將智慧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即使擁有再多的智慧和策略,如果缺乏實施它們的勇氣,一切都將是徒勞。勇氣體現在對改變的勇於嘗試。在品質管理領域,改進往往意味著需要改變現有的流程、工具,甚至是文化,這常常伴隨著阻力和不確定性。面對這些挑戰,勇氣是推動改進措施的關鍵力量。

此外,勇氣還體現在誠實溝通上。在品質管理過程中,坦誠地指出問題和提供反饋是至關重要的。這有時會涉及敏感問題,甚至引起不滿。但是,正是這種勇敢的溝通,才能推動問題的有效解決和組織的持續改進。

結合智慧與勇氣:品質管理的精髓

品質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智慧來策劃策略,需要勇氣去實踐這些策略。作為品質管理者,我們應不斷在實踐中培養和提升這兩種特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持續學習,保持對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時,我們也應勇於面對挑戰,勇於嘗試新思維,即使這可能會帶來挑戰。

總結與關鍵信息

智慧與勇氣是品質管理的核心要素,它們相互依存,共同推動品質的持續改進。要有效地運用這兩種特質,我們需要:

  1. 深入分析問題,找到根本原因。
  2. 基於數據和實證做出決策。
  3. 勇於嘗試和實施改進措施。
  4. 在品質管理過程中保持誠實溝通。
  5. 持續學習,適應新的挑戰。

通過將智慧與勇氣融入品質管理的每一步,我們不僅能解決當前的問題,還能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將品質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關鍵詞

  1. 品質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2. 智慧 (Wisdom)
  3. 勇氣 (Courage)
  4. 持續改進 (Continuous Improvement)
  5. 決策制定 (Decision Making)

【閱讀新時代】AI的助力與人的巧手,共築完美閱讀體驗

 

【閱讀新時代】AI的助力與人的巧手,共築完美閱讀體驗

AI help you read, but?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它在閱讀輔助上的應用與優勢越來越明顯,它結合多種功能,使得我們能更高效地閱讀並獲得更加愉悅的體驗。AI可以自動分類和整理資訊,通過對大量文本進行快速分析,幫助我們找到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節省了大量搜索和閱讀無關資訊的時間。例如,新聞應用程序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閱讀習慣自動推薦相關新聞,讓使用者獲得更加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其次,文本摘要與關鍵信息提取是AI在閱讀方面的重要應用之一。這些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從大量文章中識別出關鍵信息,生成簡潔的摘要,讓我們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節省寶貴的時間。在學術研究、商業分析等領域,這種技術對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此外,AI在語言翻譯及語音合成方面的進步也為閱讀帶來便利。語言翻譯技術能實時將外語文本翻譯成我們的母語,讓我們能夠輕鬆閱讀來自全球各地的資訊,拓寬知識視野。語音合成技術則可以將文本轉換成語音,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閱讀的空檔,如通勤、運動或做家務等情況下,都可以通過聆聽文章繼續學習。最後,閱讀輔助工具與個性化推薦是AI改善閱讀體驗的另一重要方面。這些工具可以根據我們的閱讀習慣、興趣和需求來推薦相關的文章和書籍。通過分析我們過去的閱讀行為,這些工具能夠更精確地找到符合我們口味的內容,從而讓我們的閱讀更加愉悅。



AI as writing assistant

雖然AI技術在閱讀體驗方面的應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和優勢,使閱讀變得更高效,還為我們提供了更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閱讀選擇。然而,AI協助我們閱讀也同時具有很多問題,我們需要注意。首先,AI在理解和分析文章時,可能無法像人類那樣具有深刻的理解力和背景知識。它可能會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對某些內容進行過度簡化。因此,相對於人類閱讀,AI閱讀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解和偏差。其次,AI在閱讀時可能無法像人類那樣具有批判性思考。它很難對文章中的觀點進行質疑,並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導致了過度依賴AI閱讀可能會削弱人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能力。此外,AI閱讀工具在處理含有多重意義或隱喻的文章時,可能無法像人類那樣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的深度和內涵。這意味著,完全依賴AI閱讀可能會影響人們對藝術和人文價值的感知和體驗。

另一方面,人類閱讀中付出的心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首先,人類閱讀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和質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透過閱讀,我們可以擴展知識面,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學術和職業素養。其次,人類閱讀過程中的付出也有助於培養情感共鳴和審美能力。通過深入閱讀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創意,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種情感和審美體驗是AI閱讀難以替代的。最後,人類閱讀還可以促進跨學科和跨文化交流。通過閱讀來自不同領域和文化背景的文章,我們可以拓寬視野,學習到新的觀點和方法,激發創新思維。這種跨學科和跨文化交流有助於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這也是AI閱讀所難以達到的。

因此要充分發揮AI閱讀工具的優勢,同時保持人類閱讀的價值和意義,我們需要將兩者相互結合,達到一個良性的平衡。我們可以透過幾個步驟來實現這一個目標。

  1. 首先,利用AI閱讀工具對大量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提高閱讀效率。通過自動識別和分析文本中的關鍵信息,AI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縮短資料搜尋和篩選的時間。同時,這些工具還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和興趣,為我們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推薦,有助於拓寬視野和提高學術研究水平。
  2. 然後,人類在閱讀過程中要主動提出問題,挑戰和批判文本中的觀點和信息。儘管AI閱讀工具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但我們不能盲目接受這些信息,而應該對其進行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通過提問和反思,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和意義,並在此基礎上提煉和整合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具體的流程與工具如下:

  1. 將目標閱讀的材料透過AI整理與讀取:可以利用如ChatDOC或者ChatPDF等服務。


  2. 主動發問與批判性思考:不要讓機器簡單產出摘要或整篇的心得,反而是利用問答的方式,將思考逐步實現,同時我們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這樣的過程有別於使用Genei或者Scholarcy這類強大的自動摘要軟體,使用chatDOC或chatPDF反而會需要大量的人工與手動步驟,來達到類似的效果。但是正因為這些手動過程,讓我們可以在問答的過程進行思考,並進一步提問,達到思考閉環。


  3. 將有意義的摘要或問答剪貼到摘要:最後還是將整個思考過程保留下來,這個過程建議還是要用手動,並且在剪貼的過程進行思考與編輯。這樣的過程類似過去我們剪報並整理的流程一樣,往往這樣看起來繁瑣的過程,正是我們萃取精華的關鍵步驟。我個人會使用DEVONthink來保存我的檔案,並且可以建立相互連結的Annotation。


展望未來,AI閱讀輔助技術將會不斷完善和升級,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可能的趨勢方向包括:

  1. AI閱讀工具將更加智能和個性化,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閱讀推薦和資源整合。
  2. 人工智能將與其他新興技術(如虛擬現實、擴增現實等)結合,為用戶提供更加沉浸式和多元化的閱讀體驗。
  3. AI閱讀工具將不斷提高語言翻譯和語音合成的準確性和自然度,使跨語言和跨文化的閱讀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
  4. 人工智能將在閱讀教育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個性化教學和智能輔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例如,AI閱讀工具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偏好,為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材料和學習策略,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5. 未來的AI閱讀工具將更加重視人機協同和互動,使人類閱讀者和AI工具能夠更好地互相學習和成長。這不僅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還有助於促進人類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

後記:

  1. 我前幾天才剛剛寫完 結合ChatGPT 與Genei:學術文獻閱讀與摘要的強大整合超越知識管理:DEVONthink 和 Genei 整合,讓你輕鬆擁有高效率的信息檢索和摘要提取,今天又寫了這篇來打臉自己。的確,經過了幾天嘗試那種高效整理的流程,我發現自己沒有真的再閱讀,反而只是在「使用工具」,雖然「感覺」自己「文章都看完了」,但是自己真的沒有懂這篇文章。快速反而不是真正的目的,閱讀的目標應該是「讀通」。因此再次打臉自己,也提供大家一個反思。
  2. 大家應該也有發現,我文章主體很多是靠ChatGPT寫的。我也不諱言,這是真的。然而我一點都不反對AI協助我寫文章,他可以幫我省了許多潤稿的時間,我可以把時間省下來產生大綱與確認文章走向。這也讓我文章產量大幅度增加,因此我還蠻樂在其中。或許哪一天我會再寫一篇,不要在用AI寫文章了。到時候在感受一下被自己打臉的快樂吧!

從內在到外在:開創成功之路的八種核心習慣 From Within to Beyond: Crafting the Path to Success with Eight Fundamental Habits

從內在到外在:開創成功之路的八種核心習慣
(From Within to Beyond: Crafting the Path to Success with Eight Fundamental Habits)



在這個節奏快速、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成功並非隨機或者偶然產生,而是有一種既固定又具有韌性的軌跡。對於那些熱衷於學習、不斷追求自我提升的人來說,研究成功人士的習慣和行為模式,並將它們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生指引。

史蒂芬•柯維的暢銷書《高效人士七個習慣》就是對成功人士行為的深度剖析。柯維精確地概括了成功人士的七個基本習慣:主動性、以終為始、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思考雙贏、知彼解己、合成共贏和保持學習和更新的狀態。柯維堅信,人們只有通過養成這七個習慣,才能夠開闢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並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潛力。

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一書中,Hitendra Wadhwa 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成功人士的心理結構和行為模式。Wadhwa 認為,成功源於內在的掌控力和外在的影響力的結合。他透過大量實際案例,詳細闡述了成功人士如何通過內在修煉,影響和改變外在環境。

這兩本書的理論框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覺得,我們應該將兩者的精華結合起來,養成一種既包含內在自我修煉,又包含外在影響他人和社會的能力的習慣。於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經驗,提出了八個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核心習慣:主動性、目標導向、內在掌控、持續學習、付出社會、雙贏思維、洞悉他人和協同合作

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深入探討這八個習慣的涵義、如何培養這些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帶來的益處。我的目標是,通過這篇文章,我能夠幫助讀者找到人生的正確方向,明確需要養成的核心習慣,並鼓勵他們積極地培養這些習慣,以期達到自身的最大潛力。

內在習慣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每一位我們所稱之為"成功人士"的背後,總是堅守著他們的人生信念與習慣。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似乎可以毫不費力的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但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他們擁有超能力,或是有什麼特殊的秘訣,而是他們在生活中,養成了一些特別的習慣,這些習慣給予他們擁抱挑戰與克服困難的能力。

首先,讓我們從Wadhwa 在其著作《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中所強調的觀念來談起:“內在掌控是外在影響力的基石。沒有內在掌控,外在影響將無從談起。”這八大核心習慣中,有四個習慣尤其重要,就是主動性、內在掌控、持續學習和目標導向。這四個習慣的共通點就在於,他們都是圍繞著我們內在世界的發展與成長。

主動性,或者說是採取主導的行動,並不僅僅是我們對於外部事件的回應,而是關乎我們如何面對生活的選擇。主動的人不會被動的等待機會,而是會主動創造機會,並且會對他們的選擇負責。這種主動性源於對自己人生的自信和積極態度。建立主動性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依賴自己的內在力量,而非外部環境或他人的影響。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且勇於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內在掌控,則是指對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的控制。當我們有了這種內在的力量,我們就可以在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動和挑戰時,保持冷靜和專注。內在掌控的重要性,可以從它如何強化我們對情緒的控制,並避免受到自我懷疑、猶豫和焦慮的影響來看出。內在掌控的建立,我們可以藉由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定力和意志力來鍛練我們的內在心智。另外,培養正面的態度和寬容的心也是強化我們內心穩定性的一種方式。

持續學習,則是關於我們如何不斷的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和成長自我。生活中充滿著變化,我們必須學會不斷地學習,以保持我們的競爭力。持續學習包括了專業知識、技能、人際關係以及自我提升的各個方面。要持續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種開放和好奇的心態,讓我們可以隨時吸收新的事物。學習不只是學習知識,更是學習方法,學習如何在不同的階段專注於學習不同的事物。

目標導向,就是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設定遠大的理想和可實現的短期目標,可以使我們有動力去追求我們的人生價值。為了實現目標,我們需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以及我們的理想。同時,我們也要勇於實踐我們的夢想,並且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以上這四個習慣,雖然都需要我們長期的投入和努力,但他們卻是我們成就卓越人生的基石。只有當我們的內在世界充實了,我們才有能力去影響外在的世界。希望我們都能透過培養這些習慣,使自己擁有堅強的內心,來面對各種外在的挑戰和變化。

寫到這裡,我們已經開始理解為什麼這四個習慣會被認為是影響我們人生的關鍵。然而,要完全理解並實踐這些習慣,我們還需要更深入的探討與體驗。接下來我們來深入每一個內在習慣,來進一步學習。

主動積極

主動性,是我們人生裡最重要的習慣之一,代表著我們對人生的主導權和掌控力。當我們談到主動性,我們不僅僅指的是行為的主動,更指的是一種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史蒂芬·柯維在《七個習慣》中提出了這種概念,他說:“主動性習慣代表改變環境的能動模式,而不是被環境改變的被動模式。”同樣的,約翰·C·馬克思維爾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中強調:“命運掌握在內心,我們都有主宰人生的能力。”

那麼,主動性具體包含哪些元素呢?首先,主動性的人會不斷自我增值,他們會積極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並通過實踐和經驗來充實自己。這種主動的學習態度並不只限於專業領域,它也包括了參與各種活動來擴展社交網絡,這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巨大的益處。

其次,主動性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會採取積極的態度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選擇逃避或者讓情緒佔據上風。他們相信,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不是絆腳石,而是推動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動力。因此,他們會積極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將這些挑戰轉化為自我提升的機會。

主動性習慣的建立,首先需要我們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自我驅動力。我們要相信,生命的意義並非由他人或外界條件賦予,而是由我們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決定。因此,我們要依賴自己的內在力量,主動去創造和尋找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的出現。除此之外,我們也需要擁有一種積極學習的心態,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許多成功人士都體現了主動性的力量。寇拉婭先天殘障,但她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主動性,成為了知名的登山運動員。吉姆·卡麥爾從小家境貧寒,但他通過主動學習和自我提升,成為了億萬富翁。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不論我們的外部環境如何,只要我們擁有主動性,就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實現我們的夢想。

主動性的習慣能讓我們在人生的航程中掌舵自我。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生活的控制,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和興奮。當我們學會主動,我們的生活

將充滿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奇遇。通過培養主動性習慣,我們可以活出更豐富、更精彩的人生。

內在掌控

內在掌控的意義在於建立内心的力量,來管控自己的思想和情緒。Wadhwa 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一書中指出:「成功的人都擅長運用內在力量來掌控自己,而不是被外界操控。」

要建立內在掌控力,關鍵在於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例如,可以透過冥想提高專注力,通過體育鍛鍊意志力,並學習排解負面情緒的技巧。書中也提到「內在掌控力來自每天的實踐和訓練。」持之以恆地鍛鍊,我們才能獲得強大的內在力量。

具體的管控技巧包括管控思想的遊蕩,保持頭腦清晰和專注;管控怒火等負面情緒,避免思想衝動;面對外界變故時,保持内心的寧靜與智慧。成功人士往往能迅速調整心態,而不被外部影響。

內在掌控的益處可以幫助我們坦然面對外在的種種變數與挑戰。它提高了我們的心理質量,使人生旅途更加順遂和充實。理察·布蘭森的故事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從一名艱苦的青年,憑藉強大的內在力量,成為知名企業家。

所以,培養內在掌控習慣,讓我們不為外界所牽連,有力面對各種際遇。它使我們成為人生的主人,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透過日復一日的訓練,我們也可以打造像成功人士一樣的内在力量,為外在的成就奠定基礎。

持續學習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學習已經不再僅是獲取新知的方式,而是一種生活策略,一種能力的提升,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著作《七個習慣》中提出,“學習是保持領先的必備要件。”這不僅僅是對個體的要求,對於每一個希望在這個劇變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的人來說,持續學習和閱讀是跟隨時代步伐,把握每一個變化的重要工具。

要想持續學習,我們首先需要建立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這就意味著把學習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將其變成一種習慣,而不僅僅是學校裡的事情。我們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所謂的微學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甚至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組建學習小組,互相學習,互相鼓勵。通過各種方式,我們都可以擴大我們的學習視野,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然而,學習的最終目標並不僅僅是學到新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將這些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實現自我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透過持續學習,我們不僅可以提升自我能力,更可以改寫我們的內核,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可能會有所不同。在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成年時期,我們需要學習的可能是領導力和人際關係;在晚年時期,我們可能需要學習的是個人修養和生活智慧。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把握住學習的黃金期,這是我們提升自己,達到人生目標的關鍵時期。

持續學習的益處是显而易見的。從理查·布蘭森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終身學習為他帶來了職場上的成功和人生的豐富經驗。我們必須要明白,停止學習就意味著停止成長,我們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追求知識,不斷改進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內核。

總之,持續學習和閱讀不僅能幫助我們跟上時代的步伐,擴大我們的視野,更能讓我們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改寫我們的內核,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使我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讓我們一起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這是一種使生命與眾不同、使日常生活變得精彩且充滿動力的核心概念。當我們說起目標導向,我們談到的是將生命引導到一種具有意義且能反映我們內在價值的路徑。正如Wadhwa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一書中所指出,“成功者都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使命感。”這是因為目標導向不僅提供了我們行動的路線圖,而且賦予我們行動的動力和生命的意義。

那麼,我們如何設立一個能夠反映我們內在價值的目標呢?首先,我們需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度反思,發掘我們的興趣、優勢,並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在此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不確定性,但是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因為我們的目標必須源自我們的內心深處,反映我們真實的自我。

其次,我們需要透過廣泛的閱讀和學習,吸收他人的經驗和智慧。這可以幫助我們擴大視野,提供更多可能的選擇,並為我們的目標設定提供靈感。

再者,我們需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但在追求夢想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腳踏實地的態度。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將我們的大目標分解為小的、可實現的步驟,並將其視為實現遠景目標的階梯。

最後,我們需要設定遠景目標和近程目標。遠景目標提供了我們的生命方向,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終點在哪裡,並為我們的努力提供動力。近程目標則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結構,並讓我們有機會慶祝小勝利,這對於保持動力和信心至關重要。

擁有目標導向的生活方式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正向的影響。有了目標,我們的生活就有了方向,我們就不會感到迷茫或困惑。我們會感到更有成就感,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在朝著目標前進,並且可以看到我們的進步。而當我們的目標和我們的內在價值相符時,我們會感到更有滿足感和快樂。

目標導向就如同人生航程的舵手和帆,它引領著我們的人生之船駛向遠方。當我們追求遠大的人生目標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訂立一些短期的、現實的目標,這些小目標像階梯一樣,幫助我們一步步走向大目標。透過目標導向的策略,我們的人生將更豐富、更有意義,讓我們能活出自我,展現最好的自己。

外在影響習慣

人生的成就往往源於內在素養與外在影響力的融合,它們是推動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向前飛翔的兩翼。在約Wadhwa的作品《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中,他堅信成功源於內在品質的建立和外在效應的發揮。我們需要專注於自我心智、情感以及意志的鍛鍊,藉此建立堅實的內在基礎。然而,這種提升不僅止於內在,我們還需要將其轉化為具有影響力的外在行動,讓個人的正能量不斷擴大,影響並賦予他人正面能量。

內在修煉的過程猶如攀登高峰,需要個人的堅毅和努力。然而,要與世界接軌,我們需要將這種內在修煉轉化為外在的影響力,這是連接自我與世界的重要橋樑。透過內在素養的外顯,我們可以建立積極的人際互動,促進團隊協作,甚至對社會作出重要貢獻。這樣的過程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同理心,用雙贏的眼光看待問題並付諸行動。

內在修煉與外在影響力的連結就像是填字遊戲的橫線與豎線,兩者必須彼此連貫,才能形成完整的畫面。我們的內在素養如豎線一般穩固,但僅有豎線是不夠的,我們同時需要將其透過行動橫向擴展,形成外在的影響力。同理,如果只有外在行動而內在基礎薄弱,那麼所產生的影響力將難以持久。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內在修煉與外在影響力的豎向與橫向的平衡與全面發展,這樣,我們的生命與事業才能真正茁壯成長。

在追求內在成長的同時,我們需要同等重視透過行動影響和幫助他人。這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同理心和雙贏思維,並擁有一個可以將自身價值向外擴散的願景。當我們將內在素養轉化為外在的正能量時,我們的生命將充滿意義,並能創造出長期的影響力。

雙贏的思維體現在將內在博愛的理念實踐到行動中,它鼓勵我們把自身的價值與他人共享,並追求群體利益的最大化。當我們的視野超越自我,將他人的需求納入考量時,合作關係便能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同理心源自內在的自省與智慧,它讓我們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理解事情,超越自我的局限,並建立良性的互動關係。同理心是我們將內在智慧實踐於外在行為的具體表現。

而在團隊協作中,每個人的自我實現都能得到放大,當團隊建立了信任與共識,個人的貢獻能被放大,使得團隊的影響力遠超過個人。這是內在力量集體升華的結果。

在對社會的付出中,我們的內在成就感得以外在化,我們的成功得以惠及他人。當我們回饋社會,將自己的成果分享給需要的人時,我們的個人價值得以擴大,我們的社會影響力也得以鞏固。

綜上,透過這四個方面的努力,我們能將內在的素養與外在的影響力有效地連結起來,讓生命的意義在個人和集體中都能茁壯成長。內在的修煉與外在的行動,彼此結合,互相輝映,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翱翔,最終達成我們的目標。我們接下來也一步一步的認識四個外部影響的習慣。

雙贏思維

「非零和」的概念以及「競合策略」是兩個相輔相成的觀點,它們賦予雙贏思維更多深度與廣度。非零和的理念強調的是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獲得增益,而不是一個贏、一個輸。這種觀點推翻了零和遊戲的狹隘框架,向我們揭示了更寬廣的共生世界。

「競合策略」再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觀點,它強調即使在競爭的環境中,也可以透過合作找到雙贏的可能。這種思維模式超越了自我利益的範疇,尋求共享的價值與利益。

例如,在勞資談判中,非零和的思維模式和競合策略可以帶領我們跳脫原本僵固的立場,找到能夠共享成果的方式。即使勞資有其衝突,透過尋找共同的目標,可以將衝突轉化為一種力量,推動公司的業績成長,並提升勞工待遇,實現所有參與者的最大利益。

非零和的觀點與競合策略不只能解決勞資談判這樣的問題,它們也能夠應用在各種人際關係和社會議題中,甚至可以應用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只要我們願意放下狹隘的自我,換位思考,就能找到共享的價值與利益。

這種思維模式需要我們在內心深處進行變革,從自我轉向共生,從對抗轉向包容,從僵化轉向開放。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雙贏,活出一個更有意義的生活。

洞悉他人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古老的諺語與同理心的內涵有著深刻的連結。同理心的本質在於理解他人,換位思考,並深入洞察他人的內心世界。史蒂芬·柯維在《七個習慣》中提到,這就像是用他人的眼睛去看問題,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感受與思考。

實現這樣的理解,需要深厚的情感智慧。我們需要學會將自己置於他人的位置,體驗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情感,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做需要我們有強大的內在力量,有足夠的寬容心,有足夠的愛,並且勇於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群。

這種理解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溝通,更有效地解決衝突。當我們理解對方的立場,我們就可以找到共同的利益,找到化解對立的辦法,進而緩和緊張的氣氛,促進和解。

同理心的優點不僅僅是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自己的認知局限,讓我們能夠接納並理解與我們不同的人群和思想。這種理解和接納的能力,正是化解衝突的關鍵。例如,納爾遜·曼德拉就是利用這種能力,成功地避免了種族仇殺,和平地結束了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

培養同理心需要我們進行內心的轉變,從封閉轉向開放,從偏見轉向包容。當我們擁有同理心,我們就可以用愛和智慧去影響他人,去改變世界。這是我們發揮外在影響力的基石。因此,我們需要珍視並不斷地培養這種能力,讓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團隊協作

團隊合作的力量在於集結各人的專長,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一個統一、協同工作的團隊可以創造遠超過個人能力的極大成就。

創建一個有效的團隊需要明確的共同目標,開放而接受的氛圍,以及互相的信任與支持。每個團隊成員都應該願意主動傾聽,並理解與協調不同的觀點以達到共識。同時,定期地進行反思和調整也是關鍵,這將有助於不斷改進,確保團隊的績效。

一個最具價值的團隊,需要成員深入理解彼此的長處,並適當地分配工作,使每個人都能在他最擅長的領域中發揮最大效能。在這樣的團隊裡,團隊的利益將被放在個人榮譽之上,並且所有人都會團結一致,共同追求一個共享的願景。這就是史蒂芬·柯維所說的「團隊協同效應」。

合作的益處在於能產生強大的集體智慧和實行力。一個團隊可以超越個人的極限,並創造出驚人的成果。例如,特斯拉和SpaceX之所以能夠重寫業界規則,並開創出新的可能性,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這支團隊的成員都懂得如何最大化自己的長處,並協同合作。

然而,要讓一個團隊真正達到最大的效能,每個成員都需要內化他們的使命感,並願意為了共同的利益奉獻自我。這就需要團隊成員能同甘共苦,不僅在成功時共享喜悅,也在困難時一起面對挑戰。只有這樣,團隊合作的真正價值才能得到完全釋放,創造出真正的協同效應。

付出社會

為社會作出貢獻是一種具有深遠影響力的行為,這種影響力不僅表現在外在的行動,更深層次的是來自內心的價值觀和態度。這一思想在許多成功企業和個人身上都得到了體現,它們以行動闡釋了如何將個人的力量轉化為社會的力量。

這種為社會作出貢獻的精神並不只屬於企業或者知名人物,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擴展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技能,並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我們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協作,在團隊中學習,互相支持,以達成更大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擁有內在的掌控能力,使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決定,以確保我們的行動始終與我們的目標一致。

不同的生活階段將需要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貢獻社會。例如,學生可以透過學習和養成技能來為未來的社會做好準備。職業人士可以透過他們的專業技能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推動社會進步。即使是退休者,他們也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志願服務來回饋社會。

然而,為社會作出貢獻並不只是為了社會本身,更是為了我們自己。當我們幫助他人或者為社會貢獻自己的知識和才能時,我們將體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將有助於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同時,我們的行動也將激勵和影響他人,我們的所思所行將成為他們的人生指引。

每一個人都可以運用自己的力量造福社會,這需要我們主動、目標導向、具有優先順序、持有雙贏的思維、洞察他人、協同合作、持續學習,並具有內在的掌控能力。這些都是成功的關鍵,也是我們奉獻社會,造福他人的途徑。所以,要實現真正的社會影響力,我們需要整合內在和外在,並將這種力量付諸實際行動,為社會作出貢獻。

結語

在我們的生活之旅中,內在的素養與外在的影響力構成了我們成就的兩翼,它們需要相輔相成才能讓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中高翔。這兩種力量的結合,不僅闡釋了我們生活的無窮動力,並進一步指引我們如何準確地引導自身走向成功。

無論我們是在追求個人成長,還是在付出助人之力,我們都應銘記這四個重要的習慣:雙贏思維、洞悉他人、團隊協作和付出社會。透過這些習慣的修習和實踐,我們不僅能夠優化自己的生活,還能夠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雙贏思維力邀我們擁抱協作與共享,超越個體的利益,追求共同的成功:當我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尋找兩贏大方案時,創造出的價值將遠超個體所能。洞悉他人則教導我們理解和接納不同,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推啟社會和諧。團隊協作讓我們明白,我們在團隊中分工合作,共同推動既定目標的達成,其成果將遠超過單兵作戰。而付出社會則提醒我們在收獲個人成功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將成功分享給更多的人,這樣我們的價值才得以真正體現,我們的影響力也會加倍擴大。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帶有挑戰與機遇。我們必須學會掌控自身,發揮內在潛力,改變生活的局面。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外在的影響力,必須設法擴大我們的正能量,服務他人,贏得人生。對於這兩種力量的理解和運用,將決定我們的行為和成就。了解自己,正視生活的困難,充滿信心並與人為善,這樣我們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最後,讓我們記住,每一個優異的成就都難逃其內在素養與外在影響力的雙重作用。相之,每一次的失敗也無非是這兩者未能錯位結合的表現。這是我們一生的修習,也是世代人類的固有課題。從內在到外在,從小我到大我,從成長到貢獻,我們都會在這個旅途中塑造自我,從而找到生命的究極意義。對這個世界我們無權進行任何全盤否定,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瞭解它,儘可能地理解它,並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心去愛它,從而讓自己洋溢更多的喜悅和生活的豐盛。

2022年5月3日

我部落格演進過程The log of my blog

經過幾天的調整,本站後續會轉移到 http://cqi365.net。過去的文章有關品質與效率的部分,會整個搬過去。但是身為我這幾年的歷程,這邊原本的網站不會下架,還是會保留給自己或其他路過的過客。也再次提醒路過的大家,後續請繼續到http://cqi365.net,接受品質與效率相關的訊息與文章。

Homepage wordpress



首頁比較

自從搬家到Wordpress,整個wordpress後台與插件,有太多選項可以進行調整,也讓我這一週花了很多時間再調校網站,

也因為這些可以調整的內容,光首頁就整個不同。雖然部落格來來去去就是這幾種版型。但是可以調整內容就是會讓個人特色更凸顯。

Blogger

我開始使用寫作就是從google 的blogger開始的。雖然自訂程度低,且後台充滿歷史感。但是我有太多太多文章保留在這邊,因此我決定保留這個網站。但是把新的文章轉移到wordpress中。Homepage blogger

Medium

這是近幾年快速獲得關注的平台,簡潔清爽的介面真的讓人耳目一新。可惜主要以英文讀者為主,中文使用者不多。Medium有個強悍的作法,可以將文章直接從其他平台一鍵搬家。因此後續我覺得決定將一些文章,不定期同步轉入medium,讓曝光率維持一定聲量。 Homepage Medium

Matters

這是我前幾年再重整部落格時發現的中文平台,大部分使用者是中港台三地的作者,因此中文的文章曝光率不錯。我也有一兩篇文章的關鍵字可以達到google第一頁。但是這邊發表文章必須要透過傳統的剪下貼上,因此未來只能不定期轉檔文章。 Homepage Matters

Wordpress

重新打造的CQI365 @ wordpress,重新設計的UI與Logo,讓網站整體性更強。也是我未來幾年個人部落格的主力。加上可以透過Mac MarsEdit來編輯,可以快速把我在Devonthink中的markdown文檔直接倒近來,真正達到寫作與編輯無縫接軌的過程。 Homepage wordpress

結語

花了一週搬家,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充實內容。我不是一個專職寫作者,多半是以分享的角度來分享我個人品質與效率工具與作法。接下來也會針對這次的轉換過程進行分享,未來針對一些網路工具,也會盡量跟各位交流。

2022年4月23日

純粹的閱讀體驗:使用 DEvonthink 作為RSS reader

純粹的閱讀體驗:使用 DEvonthink 作為RSS reader

RSS reader

social media興起之前,我們必須透過web來閱讀。可以透過search來找到閱讀材料,也可以透過訂閱mail電子報,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訂閱網站提供的RSS feed獲得閱讀素材。

曾經我也是RSS reader的支持者,在Google閱讀器還活的的年代就是網路閱讀的愛好者,曾經在Google reader中訂閱上百個個資料來源。

Google閱讀器下架之後,我也曾經使用過Feedly以及Inoreader,曾經付費使用過Inoreader一年的時間,在Inoreader也留下上百個訂閱來源。


不過在後續的時間中,因為social media興起,許多關注逐漸轉移到witterFacebook中,讓整個閱讀RSS feed時間大幅下降。自從2016後,離開了RSS feed的閱讀方式。

近幾年在在social medial浪費了太多時間,我開始深刻檢討,因此近幾個月我開始減少自己在Fakebook的時間,把Social media保留剩下Twitter。閱讀的部分,我又想起來了那個相對純粹的RSS閱讀體驗。

Why Devonthink?

近幾年我已經把我的所有文件資料都保存到Devonthink,可以說Devonthink已經是我的資料中樞,也是我的知識圖書館。因此在思考重新回到RSS Feed閱讀的過程,我必須考量到後續文件剪貼的流程。

閱讀網路文章不僅僅是閱讀,更重要的是針對文真進行評論與筆記。

過去在Inoreader,他提供了筆記與螢光比功能。



但是上述資料卻是獨立存放在Inoreader的資料庫,無法與後續我的流程整合在一起。

因此在Devonthink解決問題,以及建立後續閱讀流程,是我希望的目標。



How to import RSS in Devonthink

RSS連結

首先你要找到你要訂閱網站的RSS feed連結。大部分的網站會在網站有關分享的部分,與其他social media的符號放在一起。以我要訂閱的CJASN為例,右上角可以看到RSS feed的符號。

點選進去後,有些網站會很貼心得提供不同的訂閱篩選,以CJASN為例,可以選擇訂閱最近文章還有很多其他選項。Copy RSS feed連結後,進一步打開Devonthink來進行導入。


導入:

打開Devonthink,選擇功能 Data > New > Feed
feed的網址貼上,並適當命名,就完成了新增。 


歸類:

我把我的所有RSS feed歸類在同一個資料夾,未來進行閱讀與分類可以更細膩。


設定:

Devonthink已經考慮到許多RSS feed的一些細節,可以設定自動更新,自動清除等功能。也可以自己設定改變CSS外觀。



閱讀

有些網站在RSS提供時,不會提供全文閱讀,因此在打開文章時只會看到標題與摘要。 



這會影響閱讀體驗,因此有幾個建議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使用內部瀏覽器開啟:只需要點選重新更新,就可以讓Devonthink使用內部瀏覽器開啟。
使用外部瀏覽器開啟:由於我個人使用Brave瀏覽器,可以有效遮蔽廣告,因此遇到有廣告比較多的網站,我會喜歡用Brave打開後再瀏覽。


筆記

前面提過閱讀如果只是「閱讀」就不算真正的學習,閱讀後進行加工筆記以及心得輸出才是真正的學習。 因此針對需要進一步深入閱讀的網站,可以進一步將網頁加工,透過Devonthinkconvert功能。

以下面BBS網站這個網頁為例:

RSS閱讀標題畫面:


內部瀏覽器畫面:


轉化成PDF檔。

轉成檔案格式後,就可以根據類別進行整理。也可以在PDF上進行標註與筆記。

除了這個方法,如果不想保留原文,只想把內容進行整理摘要,也可以結合Hook直接產生筆記。可以參考Hook取代Devonthink Annotation連結



延伸閱讀:
CQI365: 古典寫作風格:「風格感覺」讀書筆記
CQI365 讀想寫教:我的學習力四大步驟
CQI365: 利用三種住院病歷記錄概念,提升我們的專案能力
用Hook 建立Devonthink Markdown Note建立檔案筆記
透過Keyboard Maestro, Alfred 以及Hook 有效串連Bookend 與Devonthink中的參考文獻檔案
CQI365: 使用Markdown 格式連結,讓你的卡片盒筆記更高效
我的工作流工具級:My Workflow, My tool
CQI365: 透過Devonthink 上課筆記增加學習效率
使用Alfred workflow來快速完成工作
建立zettleKasten 筆記:Devonthink or Obsidian ?


年度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