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中醫] 厥陰病概要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衄,下之利不止。 (326)

關於消渴,劉老認為其源為「風火相搧燒灼津液,故臟燥無液」,柯琴認為「木鬱而不得出,內而化熱,盜竊母氣以制火,故消渴」。思考中醫提到消渴之原因在於水分不得上達,在厥陰病中則是因為肝失條達失疏泄,會造成腎水無法藉由肝脾之上輸東昇到心,故渴。柯琴與劉老的說法認為厥陰內有熱,併有陰虛的情況存在。而思考中醫的小劉之說法,則認為主要為輸送的問題。

劉老與柯琴均提到消渴一症,與少陽咽乾為程度上的差別。厥陰、少陽均為少陽相火內發,在內則為厥陰,在外則為少陽。柯琴說厥陰之地, 相火遊行之區也, 其本氣則為少火。若風寒燥濕之邪一入其境, 悉化為熱, 即是壯火。其少火為一身之生機, 而壯火為心腹之大患。且其地面通達三焦, 邪犯上焦, 則氣上撞心, 心中疼熱, 消渴口爛, 咽痛喉痹。逼入中焦, 即手足厥冷,脈微欲絕, 饑不欲食, 食即吐蛔。移禍下焦, 則熱利下重, 或便膿血,為害非淺, 猶跋扈之師矣。仲景制烏梅丸方, 寒熱並用, 攻補兼施, 通理氣血, 調和三焦, 為平治厥陰之主方, 猶總督內地之大帥也當代傷寒家李克紹先生亦從之,云:心包不能敷布心火,風煽火熾,獨盛於上,所以心中疼熱,焦灼攣急。厥陰之陰本來就少,又被火灼,所以舌紅少苔,渴思飲水。又說:“水虛不能涵木,肝氣又因風而動,必氣上撞心,淩胃克脾,饑而不欲食,食即嘔吐。火熾於上而不下達,肝氣又上逆,所以膈上雖然有熱,而膈下已隱伏著無形之寒。

總結來說,厥陰病機便在於「陰陽不相接」,若上下不交接則為上熱下寒的烏梅丸症,若內外不交通則為厥。然而陰陽不交通之原因在於主疏泄的肝出了問題。「肝主疏泄而藏血,藏血是疏泄的基礎,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現。肝的疏泄功能全賴血之濡養;肝血的濡養作用,有賴肝的疏泄才能發揮。肝家鬱,即氣滯血瘀,則疏泄與藏血失調。疏泄失調,則坎中之陽虧損而下寒;藏血失調,則離中之陰虧損而上熱。此時,當升而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致使形成陰陽各走其偏而上熱下寒之局面。」此一說與前面相對照,相火何以內發,在少陽則因少陽氣機不利而化火,在厥陰則為水不涵木。因此柯琴說兩者併為相火之問題。水不涵木有兩種情況,一為在下之寒凝水則不升,一則與真陰虧損有關。傷寒論中提到的主要以下有寒邪為主,故烏梅丸主要以溫下清上為主要方向。若屬真陰虧損則與溫病之厥陰病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年度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