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

CQI365 讀想寫教:我的學習力四大步驟





CQI365 讀想寫教:我的學習力四大步驟

我們從小到大,從初生那一刻接觸外界環境開始就開始我們這輩子的學習之旅。除了小時候學習一些基本生活技巧外,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學校的環境度過。在學校環境中,大家應該都我一樣,從聽課以及閱讀開始。除此之外,學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就是透過『考試』強迫大家學習。很多人誤把『考試』這個學習的手段,當作學習的目的。這也是許多人在學校畢業後,拒絕學習的原因之一。但是在這個資訊變遷快速的年代,我們已經不能像我們父輩那樣,依靠學校學習的知識或技術過活一輩子,甚至連過個幾年都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終身學習』也是現在資訊世代必要能力。

也因此我們學習能力,不能侷限在我們熟悉的聽課閱讀或者考試。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書籍或者研究,告訴我們真正能夠達到『學習』一門課程或技術,不僅僅是前端的讀與聽的功夫,更要延伸到後續思考、寫作,甚至到教學相長的程度,才能真正的達到『學習』的程度。

因此我個人將學習拆成四個部分,包含基礎工的『讀與聽』,第二階段的『想與思』,第三個層次的寫與記,最後的『教與導』。孔老夫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說過『教學相長』。現在想想,孔老師真的是對學習與教學有獨到的見解。


下面就讓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先整理幾張示意圖,後續幾篇文章我們一個個概念接續著介紹!





 2021-11-25 UPDATE

最近單位有新進同仁,在跟他分享我的學習方法的同時,也再次跟大家分享,這個從閱讀到輸出的過程如何帶我一起成長。原本要一個一個拆解的過程,後面也來慢慢補齊。

CQI365: 利用三種住院病歷記錄概念,提升我們的專案能力

 

利用三種住院病歷記錄概念,提升我們的專案能力

Modified: May 13, 2021 08:18:08

前言

所以專案都應該有三個層次的筆記,專案筆記、工作筆記與檢討筆記。這三個筆記就如同住院病人的三個病歷一樣,住院摘要、病程記錄、出院摘要。 這三個摘要分別紀錄著病人剛入院醫療團隊的計畫,住院過程中的相關記錄,以及最後出院後醫療團隊對全部醫療過程的總結。因此透過這三個層次的紀錄,醫療團隊可以實現醫療連續性,也可以在未來進行稽核。

以下來闡述一下,三個病歷摘要的想法在專案筆記中呈現。

專案計畫階段:專案筆記(住院病歷摘要)

  • 病人住院24小時內,醫療團隊會完成這個「住院病歷摘要」,這個摘要會翔實的紀錄病人過去與現在的相關狀態,最後面會做出判斷與計畫。
  • 這個模式就如總我們的「專案初始計畫筆記」,根據專案的起始階段收到的相關資訊,我們在專案計畫階段,把目標、KPI、stackholder、資源、風險、溝通等等幾大專案領域都做出明確的紀錄,最後做出拆解工作並建立時程表。
  • 後續執行就會根據這個計畫執行並紀錄,進入執行階段

專案執行階段:工作筆記(病程記錄)

  • 在醫放置在資聊院中住院病人,每天均會有一篇Progress Note病程記錄,這個記錄記錄的病患在住院中的大小事,更重要的會以邏輯思考的方式呈現病人治療的狀況。並將治療中出院的一些變化與計畫修正做紀錄。
  • 在專案進行當中,我們應該記錄專案週期中發生的事情以及在任務中的一些改變以及任務相關的一些調整。頻次需要多少,並無定論,可以根據專案執行狀況進行調整。
  • 這個工作筆記是我們比較缺乏的部分,過去往往我們計畫的很高大尚,但是因為缺乏工作筆記,成功了也不知怎麼成功的,搞砸了也不知道工作怎麼搞砸的。因此我們可以需要根據工作進度進行紀錄,可以記錄在計畫時程表,或者根據工作產出之筆記會成品進行標註。

專案檢討階段:專案回顧筆記(出院病摘)

  • 病人出院後,在期限內我們必須完成出院病歷摘要,這個摘要不僅僅是為了檢討,也是為了下次就醫時提供參考,也可以讓其他團隊進行監督。
  • 在專案結束之後,我們也比需完成「專案回顧筆記」,總結這次專案發生的一些狀況並針對工作過程所記錄的狀況,做進一步思考與檢討。這個筆記執行時,可以將專案筆記、工作筆記進行整理與整併,最後形成單一筆記,提供後續執行之參考。

筆記提醒

  • 配合之前提過的檔案整合原則,每個專案都要有自己的資料夾,把附件放置在資料夾內,並且在資料夾內建立「專案筆記」以利索引所有的附件資料。工作過程中,產出的新附件也應該放進來。
  • 專案筆記製作時,不需要拘泥於PMP架構。小的任務其實簡單的把目標與計畫、時程搞定,最重要的工作應該放在工作包的拆解。
  • 工作筆記可以用一個筆記連續記錄,針對比較重要的改變或紀錄,建議還是獨立成篇。
  • 專案回顧筆記,要利用專案計畫筆記進行修正,透過回顧工作筆記,把專案計畫中不符合實際的發生的部分進行修正並進行註記,最後將工作筆記與修正後的專案筆記合併。

結論:

我們通常很會做計畫,但是由於諸多因素在執行時往往落差很大。因此我們需要工作筆記進行追蹤管理,並留下一些註解以利下一次不要重蹈覆轍。這一點跟我們醫療團隊被要求每天寫下病程記錄一樣,這樣才能讓自己時時檢討進度與方向。


UPDATE 2021-11-26

要做好上述的幾個筆記內容,真的不容易,我也常會做完來才想到是否要來做筆記。但是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留下每件事的一些記錄,以提供明天的自己參考。
舉例來說,我之前在Devonthink整理資料庫的過程吃了不少苦頭,因此針對這個過程寫了一篇筆記提醒自己要注意的是項。最近又要重新整理時,就可以參考那邊筆記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CQI365: 腎病病人更應該施打COVID19疫苗

腎病病人更應該施打COVID19疫苗


近幾週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大家紛紛感到恐懼與擔憂。除了學校停課、禁止群聚活動等,大家也從每天的指揮中心記者會看到不斷攀升的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然而其實從去年COVID19肆虐開始,全世界已經高達1.69億人感染,造成352萬人死亡。但是自從去年底第一支疫苗問世,這半年來,全世界已經有許多人施打了幾種不同廠牌的疫苗。在美國、以色列與英國等地,更顯現出這些不同廠牌的疫苗,的確能有效的減少感染。

在台灣疫情升溫的同仁,施打疫苗也變成熱門的話題。因此許多腎病病人都有一個共同一問:『我罹患腎病、糖尿病等多重疾病,適合施打疫苗嗎?』。

這個COVID19感染,比起之前SARS的感染,有個很明顯的不同。有很高的輕症或無症狀,但對於免疫力低下、老人或病患,確有極大的殺傷力。根據國外的研究,雖然整體死亡率不高,但是在80歲以上老人有高達13%的死亡率。除了年齡外,男人、呼吸道疾病、肥胖、糖尿病、腎病等,均為高風險族群。因此腎病病人,相對於一般病人,更需要有好的方法來保護自己。除了目前大家朗朗上口的戴口罩、勤洗手與減少與人接觸外,更重要的預防措施就是施打疫苗。」

目前COVID19疫苗有許多種類,目前台灣未來可能可以取得的主要分成兩類,一個是以腺病毒為載體的AZ疫苗。另外兩個Moderna與Pfizer/BNT則為新型的mRNA疫苗。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mRNA疫苗產生的免疫激發能力較強,但是相對一般常見的副作用(發燒、疼痛等)也較高。由於腎病或透析病患的免疫力相對健康成人較低,因此可以預期施打後整體保護力會比整體或過去研究還低。因此部分研究建議,在可以挑選的情況下,可以施打較強效疫苗。以台灣目前而言,由於疫苗處於短缺狀態,無法自由讓病患進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專家普遍建議能夠優先取的的疫苗就應該要優先施打。

截至今日,由於疫苗量能不足,因此尚未開放針對慢性病患進行施打,但已經逐步開放高齡(65以上老人)進行施打。後續若疫苗量能逐步上升,建議所有慢性腎病或透析病患儘速施打能夠獲得的疫苗。

# 2021-11-25 UPDATE

大部分透析病患在腎臟科醫學會建議下,幾乎已經施打完畢。慢性腎病病患大部分也都能配合施打,這邊再次強烈呼籲慢性病病患一定要去施打。疫情全球都還在延燒,當大家都打過疫苗,那沒有打疫苗的群體會變成病毒攻擊的對象。

CQI365: Mac 雙螢幕工作流



 雙螢幕

  • 心血來潮,把Mac mini 當作螢幕架升高了螢幕,也讓MBP可以打開螢幕而不影響大螢幕視野。因此索性把筆電的散熱架撤掉,打開MPB螢幕連接原來大螢幕,組成垂直的雙螢幕桌面。
  • 過去我不太喜歡雙螢幕,人只有一組焦點,在多螢幕也只能盯著一個看。但是進來的工作常會在程式間切換,加上即時通訊軟體的切換,只有一個螢幕真的會不斷在畫面上切換畫面,真的有點困擾。
  • 剛好最近把自己的主螢幕架高,多出來的下方空間,可以把

垂直螢幕 vs 水平螢幕

  • 通常大家常見的雙螢幕多半是水平切換的雙螢幕,過去我也使用過雙螢幕。但是在螢幕越來越大的狀況下,水平的螢幕真真得是、不太有地方放。
  • 此外,比起水平切換,我個人認為垂直切換比較符合人性。其實我們在打字的過程中,往往也需要低頭看一下鍵盤。因此只要適當的安排垂直畫面上得軟體與流程,垂直畫面反而讓工作流程更加順暢。

我的配置:

  • 上層螢幕:負責「觀看」,較大的螢幕較大的亮度,觀看不管影片還是文字都很舒服。因此擔任「輸入」。
  • 下層螢幕:負責「輸出」,包含即時通訊、Drafts等軟體,都在下層螢幕。
  • 搭配:如果有需要互相參照的工作,例如論文等,就可以透過雙螢幕把不的文件,放置在不同的地方。

結語:

目前雙螢幕運作沒幾天,感覺還沒有真正找到他的強大之處,或許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螢幕配置吧!


2021-11-25 更新

使用了幾個月,目前我還是持續這樣使用。不過還是發現其實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還是使用主螢幕。人的眼睛與焦點真的沒辦法一次cover太廣的範圍,因此找一個強大的螢幕還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2021年11月22日

CQI365: 結合Alfred 與devonthink search workflow套件快速搜尋資料庫


結合Alfred 與devonthink search workflow套件快速搜尋資料庫

 #2021-11-21 #Alfred #devonthink #PKMS

前言:

之前介紹過mac 神器 Alfred,這次要來分享ㄧ下alfred 的powerpack 中的workflow DEVONthink-Search: Powerful Tool for Searching in DEVONthink.






簡介:

這個workflow包含了幾個快速簡便的功能,包含搜尋、啟動smart group、列出favorates、搜尋tag等。


我們實際使用他來搜尋一個關鍵字:




這邊搜尋到的相關文件列表與直接在Devonthink搜尋相差不多。



此外,也可以直接使用dnt 直接打開devonhink視窗進行搜尋。

適用場景:

  • 原則上使用alfred模式搜尋,適合想要簡單瞭解自己的資料庫是否有相關的文件想做初步搜尋。如果發現需要的文件可以不用進入devonthink中就可以打開文件。
  • 後續如果需要進一步搜尋,在進一步打開devonthink搜尋。

延伸閱讀:

2021年11月21日

CQI365: 在Python 使用 statsmodel 建立GEE

 

使用 statsmodel 建立GEE

#統計 #GEE #Python
#Statsmodel

前言


Logit GEE

如果目標變數是binary ,則可以透過下列程式碼處理:
fam = sm.families.Binomial()
ind = sm.cov_struct.Exchangeable()
mod=smf.gee(formula=formila, groups='hmpcrtno',time="datetime", data=df_dataset, cov_struct=ind, family=fam)

res = mod.fit()
res.summary2()

OLS GEE

如果目標變數是continuous data ,則可以透過下列程式碼處理:
fam = sm.families.Poisson()
ind = sm.cov_struct.Exchangeable()

mod= smf.gee(formula=groups='hmpcrtno',time="datetime", data=df_dataset, cov_struct=ind, family=fam) 

res = mod.fit()
res.summary2()

SeeAlso

  • GEE 架構除了regression的formula外,在statsmodel還有幾個重點:

    1. cov_struct: 變數之間得結構,是否有內在相關。如果是個別獨立可以用independent,但是大部分都是合用exchangeable.
    2. family :根據使用的類別來使用,Logit 這類二元分類,就要用binominal,線性可以使用Gaussian,其他比率問文可以使用Poison

延伸閱讀:

2021年11月9日

CQI365: 在Devothink 使用Latex 表示數學公式

 #2021-11-09


許多Markdown編輯器,都可以相容Latex數學公式,而Devonthink也不例外。支援Latex格式,可以讓我們方便的在筆記中直接展現數學公式,不僅美觀而且更專業清晰。

在Devonthink使用Latex格式,要透過 $$符號來做開頭與結尾,在兩個$$之間,使用Latex語法就可以呈現了! 例如:

$${\textrm  {e}}^{x}\approx 1+x+{\frac 
 {x^{2}}{2!}}+{\frac  {x^{3}}{3!}}+\cdots +
{\frac  {x^{n}}{n!}} $$ 

會呈現出:

ex1+x+x22!+x33!++xnn!

這邊列舉一些常用符號與語法給大家參考:

  • x 的n 次方x^{n} : 

  • x 的根號 \sqrt {x}

  • 總和 \sum_i x_i :

  • 分數\frac{y}{x}

  • 集合 \set S : 

  • 屬於 \in Q : 



有了這個功能用devonthink寫程式或數學相關的筆記,更得心應手了!詳細用Devonthink做筆記的方式與特色,可以參考 [| CQI365 | 林軒名醫師 | 等待雨果 |: 透過Devonthink 上課筆記增加學習效率]

2021年11月6日

CQI365: 古典寫作風格:「風格感覺」讀書筆記

 

古典寫作風格:「風格感覺」讀書筆記

古典寫作風格:「風格感覺」讀書筆記

這一篇筆記是聽過幾個說書以及這篇《风格感觉》推荐序:古典风格——聪明人的写作原则整理後再次整理的心得。這幾篇文章都在解讀這本書:風格感覺。目前台灣沒有翻譯,但是簡體書電子書在多看可以找到。

不過這類概念的性的用書,往往不需要逐字閱讀,多聽起個解讀或者多看幾篇不同角度的書評,可以把一些內容概念掌握七八分。往往這七八分就足夠了,不需要堅持全書讀完!

以下是我二次解讀後,加上自己的想法寫成的一些分享。

網狀還是線性?

人類思想是網狀的,但是要表達出來進行溝通卻得要依賴文字語言,而語言文字卻是線性的。因此不僅僅是寫作,檔案整理、筆記存放都是需要依照一定的線性關係。

古典風格與現代風格的對比是什麼?

作者以古文與現代文來對比,其實不太好對比,因為這種風格不是以年代來區分,而是以文字與內涵的比例來區分。以中文來說,古文之後出現對仗工整的詩詞歌賦,這些就是用文字來堆砌,或者用文字來表達「意境」,在很多情況都是需要讀者意會。但是古典風格的古文,就是以簡單文字來表簡單概念。不追求文字本身的華麗,而是力求背後的概念備有效率的正確理解。

之前上得 Writing in the Sciences - Coursera 其實也提到很多類似的說法,提倡減少death word,盡量用動辭去表達,而減少一些堆疊的名詞或形容詞!

改怎麼做達到古典風格?

刪除路標,用自然問句取代

就是類似「第一章第一節」這種表達形式的路標。改用問題來取代?我在寫這篇筆記有注意到這件事,因此我的標題都改成問句?可以把讀者當作再現場對話,事情都發生在眼前。

放棄專家腔調,自然對答

專家會用一些艱澀的名字與複雜的子句來堆疊,這樣會照成閱讀困難,可以改用簡單句子來取代。此外這個概念在Writing in the Sciences - Coursera也提到過,他建議用一些標點符號或平行對比的語句來增加段落可讀性。

減少抽象不具體的文字,遇到抽象概念要說清楚

簡單說就是「不要打官腔」,說一些模擬兩可的語句。直接說清楚是不是對不對,或者要改用數字來說明。一些可能、或許或者一些修辭都會混淆讀者。

採用主動語氣多用你和我。

盡量使用主動句,多用你與我,就像在跟讀者對話,這樣讀者才能被帶入語境中。

突出人或物而非行動時,再用被動語態。

如果要強調「人」或「物」而不是動作,這樣可以適當的使用被動句。英文更要注意少用被動語態,因為英文是以動作為主。

以上一些概念,真的是對我的寫作很有幫助。聽起來容易,但是實際寫作時需要花點力氣實踐他。在此跟大家分享這幾個概念與想法,希望也對你有幫助。


外部連結:古典寫作風格:「風格感覺」讀書筆記 - CQI365 (@vierylin) (matters.news)

2021年11月5日

CQI365: 透過資料庫結構Devonthink來強化任務管理

 

為什麼要建立符合任務管理的資料庫結構



  • 資訊爆炸的資訊社會,資訊與檔案的抓取與儲存越來越重要,但是資訊過量的結果,確認我們失去對檔案的掌控力,連到影醒到我們工作與任務的管理。過去我把檔案與筆記分別存放在Dropbox與Evernote,這樣導致筆記與檔案整個脫節,在執行任務時更是困難重重。從去年開始,我把檔案系統與筆記系統整合在Devonthink的架構下,但是檔案結構一直沒辦法配合我的工作流程。在們工作複雜度越來越高,資料存檔也越來越多,存放檔案架構之資料架構不穩定就會進一步導致系統不穩定。因此該如何建立一個整合檔案管理、工作流程與任務管理系統變成很重要的問題。
  • 過去我個人的工作流程採用GTD的概念,但是在工作上常常遇到許多「類似沾案」工做,在學習了專案管理後,後續我進一步導入「專案管理」概念,用專案管理的思考來處理工作任務來整合我的工作流程。
  • 因此我透過整合GTD, PARA, Project Management 與PDCA的想法,建構出我的檔案與任務管理系統。
  • GTD則是Tony Allen 所提出一個個人工作效率的一個方法,也是我個人行之有年的個人工作流程。由於近年來我的工作需要大量數位文件的使用,因此工作流程幾乎都與與數位檔案整合在一起。知名效率作家Diego Forte所提出的一個數位檔案整理法:PARA的檔案系統概念。所謂PARA, project, Area, Resoursem, Archive,使用PARA模式,要以專案為出發點,而不是用檔案類型來區分,把同一個專案的參考檔案放在一起。因此專案檔案夾中,可能包含文件、照片等等。
  • 然而當檔案越來越多,資料越來越複雜,資料夾的命名需要一點技巧讓自己一目了然。因此參考Zettelkaten的方式,將整個系統升級成10進位,避免只有1-9編號很難分類問題。

我的資料庫結構

  • 00_Inbox
  • 01-09 屬於筆記類別
  • 01_Zettelkasten
  • 02_Reflection
  • 03_Annotation
  • 10-19 屬於行動與專案類別,根據領域區分。 Project/Area
    • 10_Action: 行動與專案資料夾
    • 11_Scientist 研究類
    • 12_Nephro 腎臟類
    • 13_CQI 行政與品質
    • 14_Learning 學習與課程
    • 15_Personal 個人
  • 20_Resource: 這一類屬於不根據上述area分類,而是根據我的資料來源或使用來源分類!
  • 90_Archive:其他備份。

結合GTD流程的檔案管理

上面提到的是檔案結構,但是檔案必須服務於任務,而對應我們的目標。因此要用好檔案,必須提到與GTD任務管理流程的結合。傳統的任務管理,不太注重檔案的管理,我常用的omnfocus也沒有提供類似的工具,我們必須要額外使用雲端硬碟或Evernote之類的服務。現在透過Devonthin強大資料庫管理,在串接到omnifocus可以真正實現強大的資料檔案與任務一體的行動模式。下面我們就根據GTD的流程,闡述檔案管理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

Capture:

  • 將資料先放在Global inbox,後續轉到「00_Inbox」
  • 草稿筆記:可以Drafts草稿收集集中在inbox中,等待後續處理。
  • 文件:所有文件與筆記均收集到inbox,可以先放在Global inbox,後續轉到「00_Inbox」
  • 任務:一些任務的想法從Drafts or 其他地方收集起來,也轉入「00_Inbox」

Clarify/Organize 理清與組織

這邊有兩個部分,第一是檔案的處理,在Devonthink 中處理檔案,第二個是在Omnifocsu中處理行動(有些行動不會有附件)

  • Trash:包含行動與檔案,不需要的東西就斷捨離。
  • Reference參考資料:這邊主要指的是「無法產出下一步行動」的檔案或筆記類,
    • Resource 會議的附件或其他只是未來參考用的東西,可以歸類到「20_Resource」。
    • Project related data: 目前活動的專案,可以直接轉入該專案的資料夾(21-24領域資料夾) (查詢 「Lebal: Project」,已經不需要的任務或專案,轉入到存檔「90_備份檔案夾」)
  • Actions:需要行動的文件或筆記。這邊指的行動較單純的「簡單任務」,我個人定義是「一個人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的任務」。只有這類任務不需要在做WBS(任務拆解)。針對這類任務我會上標籤「label: Actions」,並轉入資料夾「10_Actions」。除了這邊標示外, 這邊「強烈建議」轉入自己的任務管理系統(我個人使用omnifocus),才能進行後續的管控!
  • Project:針對需要多個步驟或者需要多合作的任務,我統一稱為「專案」,專案其實也有簡單跟複雜,簡單的專案可能一個人幾個步驟完成,複雜的專案就需要切割成數十個行動。
    • 建議針對不同的專案要建立專案專一的「Project Note專案筆記」,並將所有專案相關的文件放在個別的「專案資料夾」。專案行動現存專案相關之行動label: Actions:歸類到該專案資料夾。需要進行WBS,一項增加 label: Actions,並在Actions中註明WBS。
    • 有關專案的「任務的拆解與」,會建議在Devonthink檔案或專案文記中處理,不要在任務管理系統中才處理project or WBS的細節!
    • 如果一個文件會需要很好幾個行動,會需要建立行動筆記,使用行動筆記來做行動。而非直接使用該文件。例如word檔案,需要好幾個步驟才能完成。但是work檔案不適合做行動註記。這時候應該新增一個annotation,並使用該annotation的檔案來做actions.

計劃Planning 階段:

  • 這個階段主要透過omnficosu來處裡,在Omnifocus專注的是執行層面。在計畫方面盡量在Devonthink處理文件就搞定,減少這邊要重新WBS的時間,也減少這邊重新WBS造成與專案筆記版本落差。

  • Planning phase: 透過

    • 在Devonthink 使用smart group 檢視 「active project」 需要WBS以及可行動之Actions。已經可以執行的行動,就執行time blocking。
    • 如果需要重新回到前一個步驟,就不要進行Plannning,要回到重新檢視。可以在Action前面加上行動字眼!

  • Time blocking:[基於日曆的計畫與執行Time Blocking](https://blog.cqi365.info/2021/03/time-blocking.html),每天將已經可以執行的部分就進行time blocking 並上tag: NextAction

Engage: 執行階段。

Reflection 反思:

這邊的反思包含了PDCA的 check and Action,重要的事要把做過的事做覆盤,然後進行標準化。

  • Daily reflection: 有幾個重要的功能,
    • 建立DailyLog 日程筆記.md:記錄每天的工作狀況,以利後進行檢討。有些沒有建立progress note的專案或簡單任務,可以在這邊處理。
    • 行事曆回顧:將行事曆中執行的任務進行回顧,填充任務筆記或回存在DailyLog 日程筆記.md。
    • Drafts: 將文章的片段先寫在這邊,可能只是一段話或者一個段落,後續在透過擴展形成文章。
  • Weekly/Monthly reviews:
    • 行事曆回顧:將行事曆中執行的任務進行回顧,填充任務筆記或回存在DailyLog 日程筆記.md。
    • 每週每月回顧日曆與omnifocus,進行計畫清理。
  • Action: 這邊的Action 應該被成為標準化或Adjust調整。主要工作是把根據反思的內容,把之前標準化的檔案進行調整,或者重新建立逼准化。


結論

檔案管理必須結合在任務管理與時間管理的範疇,因為基本上真正有貢獻的是完成任務而非整理資料。另一個層次來說,任務管理是目標管理的落地。因此從策略面來說,我們更需要注重人生的「目標管理」,其次是根據目標展開的任務管理。但是檔案管理就像是一個部隊的後勤一樣,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做好後勤管理,任務管理勢必亂七八糟,直接導致目標管理的失敗。這幾個層次的聯繫,我們後續有時間再來討論了!


年度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