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專業的理財規劃人員,但是多多少少讀了一些這個領域的書籍,加上對「錢」有著莫大的「嗜好」。因此開始賺錢之後,便開始多方規劃「理財規劃」這個既重要又有趣的課題。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不過呢?有問題,還是得找專業!所以大家對理財的問題,要去找你個人的保險員或理專來給你專業的建議吧!
因此投資理財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是讓「錢」變多。怎麼讓錢變多呢?來看一下「現金流」!

別忘了~唯有收入大於支出的情況下,現金流才可能進入「資產」這一塊,才有所謂的「投資」。要管控你的支出,有很多好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做好記帳的工作,瞭解哪些支出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支出是必須的!記帳軟體請參照:[理財] 用「GNU cash」加強你的財務管理~
沒有任何人在支出大於收入的情況下,可以達到「致富」的目的的!
分析好你的收入支出的表,如果幸運的你的收入大於支出,這個時候每個月都有一筆現金可以轉入資產的部位。這時候建議你,在銀行新增一個「投資戶頭」,每個月初就把這筆錢轉進這個戶頭這個戶頭最好不要有「提款卡」,這樣一來既不會不小心的把本來要拿來投資的錢花光了,自己有渾然不知。而這筆固定從每月薪水中轉出的錢,也會讓你的支出獲得控制,因為可以用的支出,就是扣掉「收入」減去「投資」的現金。
再來談談「資產」,目前投資的工具有很多種,隨著風險高低收益比例也不同。

當然許多種投資,常常跨足在不同的風險及收益程度上。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程度的不同,每個人選擇的投資工具也會有極大的差距。理論上,越高風險的工具平均來說會有越高的收益。然而事實卻不見得如此。這是因為越大風險的工具,也越需要操作的技術。因此除了風險應該被考量在內外,「投資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風險承受」及「投資能力」越低,所利用的投資工具就必須越單純、越無風險。
大家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所有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及「沒有風險觀念」。因此考慮到風險因素,我們可以簡單的區分成三種方法:保障性高(保險)、流動性高(定存、活存)、獲利性高(一般投資)。

以我為例,以每個月固定比例去分配資金,支出只在「可用現金」充裕的時候,才會執行。
- 保留約「月薪的三倍」作為流動資金,根據風險及可能出現因素再做調整。
例如:預計要購車,每月就要留下更多的資金在流動資金這一塊,並且提列在「支出」一欄。 - 10% 保險:建立大約*5的年薪保障。
- 20%:中長期投資工具(國外基金),以分散幣值及市場風險。
- 30%:房貸,(這塊老實說真的有點多,不過這是有時空背景的,就不多敘述了)
- 10%:股市、外匯等,中短線投資工具。
- 10%:還要每個月轉回給父母以謝養育之恩。
- 20%:每月可用支出。
說了這麼多,大概把一些簡單的「理財規劃」概念談了一次。老實說我並商科或相關科系出身的,只是理財這麼重要的課題,自覺的有些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當然網路上高手如雲,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成長!希望有建議的朋友,可以給我更多建議,也跟大家多多分享呢!
相關閱讀: